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

半杯水 – 哲學篇(空杯之說)

老實說。半杯水道理,一直都不是我的座右銘。

“擁有半杯水,還是只剩半杯水,一切只在乎,著眼點在哪裡。”說法雖然簡單易明,又能勸勉大家,多向樂觀處去想。可是,欠缺對事件的整體利用,是它的最大不足處。簡單來說,這個理論,只是幫我們把壞東西隔離,留住正面的能量。通俗一點,它敎各位如何趨吉避凶而已。

原因是半杯水哲理,總先把整件事,分作壞處(沒有水的一半),和好處(有水的一半)。好使讀者將事件,分成樂觀與悲觀,這兩個對立面。雖然最後,閣下將樂觀先生請了過來,並把悲觀先生歡送。我總覺得,這只是躲在樂觀先生的影子下。逃避了,眼見又確實存在的不利狀況。心底下,依然有一個樂觀、一個悲觀。並不可徹底地享受全件事。 

其實,很早已讀過莊子的「無用之用」哲學。有人曾經用水與杯的例子去解說,可以說是一個空杯學說。想和大家分享。不過,先解釋一下「無用之用」是乜東東(篇幅有限,只說一部份)

世人總是覺得「有」才是有用,比方說,手槍有子彈才有用;筆要有墨水先至有用。但是載物之物,卻是「無」才是有用。杯的作用是用來載水,一個杯,如果注滿了水,多餘的水便會滿出來,所以杯應該是空的,才是最有用的時候。如果滿滿一杯,就不能再盛了,反而無用。


所以,當大家看到半杯水時,可以想一想空杯之說。那沒有水的一半,其實是一個可以再吸收的空間,絶不是壞事。意念一轉,將不利的事,也變成了樂事,才是積極的。悲觀先生終於也展出笑容,做一個樂觀的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