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替它抱個不平。同期播出的中規中矩師奶劇—「耀舞長安」,只有29點。即是說,最近的收視是整體下跌。甚至可以推斷,「心戰」的低收視,也可能是受比它早播的「耀舞長安」影響。反正不看「耀舞長安」,也不會順帶觀看「心戰」。
有人將「心戰」的收視,歸咎於偏鋒。非但不走師奶劇模式,反而加上殘忍暴力、複雜的內心戲、灰色的氛圍。好比吃慣清茶淡飯,晚晚被迫,食麻辣火鍋。
戲劇題材的諉與譽,始終是口味上的喜惡。不希望非我族類,就批評得體無完膚。
只是,有技巧上的領會,想跟大家分享。
談「天與地」的時候也說過。懷疑製作「天與地」時,把電視觀眾,誤當作電影觀眾,該劇才弄得比較難明。「心戰」也是一樣。
電影觀眾,有空閒才入場,戲院安排了舒適座位,他們都能安安靜靜地分析戲情。時代變了,從前電視觀眾跟電影觀眾一樣,安坐家中,望着螢光幕。現在,電視觀眾會被迫得很忙。要邊看劇,邊做其它事務。
其實所謂的「師奶劇」,頗切合如斯繁忙的觀眾的需要。其一是千遍一律,跳看幾集也能跟上劇情。筆者的絶技是先看第一、二集,確定人物關係,中間補一、兩集,再留意一下預告。已經可以扮演該劇的說書人。
「師奶劇」的第二個特色,就是將電視劇變成有畫面的廣播劇。即是聽聲也可以明白劇情。試想這個情境,主角回到家中,走遍每一個角落,空無一人。閣下一定知道,畫面己交代了,其他家人都上了街。不過,編劇總愛要主角,說多一句對白︰「沒有人呀!所有人都出了門。」喂喂!我們不是日本人,回家不會說「我返來了。」
「心戰」的野心,不單要擺脫「師奶劇」,還要加電影感。彷效電影「神探」的多視角敍事。章世言與他的心魔,靳兆楠和他的角色,經常交替又交換,轉換又轉變。
老實說,腦子要一直保持清醒,身子要一路保持悠閒,才能夠跟上編劇的敍事理論。
談「天與地」時,又提過,製作人的複雜敍事理論,倘若首兩集跟觀眾上上課,對於解讀劇情,有莫大的幫助,也能救一救收視。
「神探」、「潛行凶間(Inception)」,同是花了首二十餘分鐘,敎導觀眾的片中世界觀。有了這堂課,觀眾才可以看下去。
「天與地」也好,「心戰」都好,並沒有耐性,跟觀眾上預備課。猜想是要保留電視劇的傳統,第一集要很爆。注意營造氣氛,埋下懸念,卻忘了慢慢引導觀眾,走入「心戰」的世界。
所以,看不明也未必全是題材的問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