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

Hi!Tea? 茶餐廰裡High Tea

在金魚街遊遊盪盪。突然一聲︰「Hi!」。原來是很久不見的阿文。「Tea?」我回應說︰「好呀。去High Tea啦。」阿文一臉疑惑地說︰「咁富貴,散沬香主,你口水多,唔係錢多喎。」我笑一笑,再說︰「去茶餐廰,食平民化High Tea,廿幾蚊找數,好平啫。」

這間位於金魚街尾的茶餐廰,外觀上與其他的,幾乎沒有分別。細心一看,就可以察覺它,擺賣麵包的前鋪面,佔的面積特別大,整個鋪面放着一排排大大小小的玻璃櫃,櫃裡都設置了保熱的暖燈。為的是要把櫃內琳瑯滿目的麵包保温。試想像自己患了大近視,只能看清楚眼前的鋪面,必然以為是一間麵包店。

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

鬼的猜想(下)

為了使「見鬼」說得更形象化,我加上了幻想,創作了一套「鬼粒子」的偽科學說法,與大家分享。「鬼粒子」的概念,是不將鬼說成電磁波,而是,把鬼說當作氣體粒子。事實上,我這個說法也有一點根據。很多常用語都暗示,鬼是一團氣。比方說,鬼的消失是煙消雲散、灰飛煙滅。靈氣是可以迫人的。不過使我大膽這様說,是基於“波粒二象性”(wave-particle duality),這個量子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。這理論是指出一切物質同時具備波的特質及粒子的特質。

好啦!鬼話開始了。鬼的前身是靈魂,是一種飄浮的氣體粒子,屬於陰性,簡稱「陰氣」。這團陰氣,遇到適當的驅體(一個陽性的固體),便會走入這個容器內。如果這個驅殼並沒有老(即是折舊啦),或是遇上意外疾病(即是損毀呀),就可以好好感受生存的意義。可惜,當大限己到,身驅不保,靈氣便洩出。因為曾經做過人,這團靈氣就叫作鬼。一般而言,鬼會消散去應去的地方。

鬼的猜想(上)

踏入農曆七月,正值中國的鬼節月。本來想試寫一篇鬼故應節。真是奈何過奈何橋!兩個星期內,看了幾本鬼故書,又重温完幾套靈異片。靈感也沒有上身。試問過自己是否因為對故事的主角「鬼」,認識不足?是的。我自今仍慶幸,認為自己未遇過鬼(可能是我們曾經相遇,而我是不知道的)。補充說一句,如果閣下是鬼的話,千祈…千祈…無需要來找我,因為我們是無緣的。

我覺得有很多的鬼故事和劇作,都沒有指明什麼是鬼。它們大多數,只是描寫鬼會做些什麼。例如︰它們有恩報恩、有仇報仇;不知不覺地嚇你;會飛天、又會變臉等等。總是覺得,鬼,在他們的筆下好像是一種人死後的職業,做這些,做那些。可是,鬼的本質是不明確。

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

散沬花對我說

花正在講話,懂嗎?

作「我的網名」時,遇上了散沬花。
那時候,只是問了她的名字,簡單地認識一下。
散沬,是講話時的動靜。她叫散沬花,她好像正在說花語。
可惜,她的綿綿細語,有幾多人懂呢?我在網上弄了半天。人們說,玫瑰花的花語是愛情,有人話,百合花代表心想事情。但是,沒有人提及散沬花。
於是。我用心地聽,細意地感受,盡力地體會,我終於…我終於…學會了她的「花言巧語」了。

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

菁桐的鐵路便當—懷念的好味道

台北的平溪火車線,總是教人專注於祈福的天燈;特色的火車站;礦工的故事上。似乎忘記了,「食」也是旅人的重點主題。沿途上,餐廰不多,也鮮有路邊檔。然而,這簡樸的環境才能營造濃濃的情懷,使人對鐵路便當,這經典的懷舊美食,勾起戀戀的復古風情。

沒錯,香港人的口中常把「便當」矮化成「飯盒」,一個盒裏盛着飯,雖然有點餸再加些汁,也只是充饑而己。很多人不吃不吃還須吃。對於它,沒有感情可言。
可是,那次在平溪菁桐站老街的台灣本鋪,吃了一個鐵路便當,卻能牽動出絲絲的地道鄉情。 

我的網名—「散沬香主」

我要筆名、網名
「網名」,是「筆名」的電子激活版。所以要起一個網名,就是想一個筆名。
很多喜歡寫作的人都擁有筆名,我看並非是因為要隱姓埋名,胡作非為。而是,筆名是另一個我,有别於現實的我,可以飛天;可以下地,有時輕狂;有時含蓄,自己遊走於無盡變化的文字世界中。於是,我要有筆名,這是我進入文字世界的鑰匙。

這個…很難搞吧!
原來搞一個筆名並不簡單。總要有點代表性,用字比較易讀,也有點邏輯,有利記憶。但最難的是,想加一點好玩的特色。想了、又想…不如先去吃下午茶。諗吓諗吓…下次再諗啦。Think, think, think 變了dream, dream, dream。總找不到一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