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賞「金陵十三釵」時,勾起兩部電影的回憶。
一套是「舒特拉的名單」;另一齣,同樣是張藝謀的作品 — 「英雄」。
想起「舒特拉的名單」,皆因男主角跟「金陵十三釵」的,有相似的遭遇。「舒…」片中的男主角
— 舒特拉,本身只是一個商人,在二次大戰中,只想做生意。後來,發現自己的特殊身份,可以拯救猶太人。終於,成為救人英雄。
「金…」劇裡的男主角 — 約翰。原來也是個在戰火中,趁機賺錢的小人物。之後知道,自己的一張臉,能夠佯裝神父,保護一群女學生。
他們事先都不具備做傳統英雄的條件。只不過,機緣巧合的配合,真是「時勢做英雄」。當然,他們擁有的勇氣與無私,才是最關鍵。
喜歡「金陵十三釵」所寫的英雄。也許是有滲出多點人性。並不是將他們描寫成神級的無私。救女學生的角色,救人也等於在救自己,觀眾在後段可以找答案。(或者,在本篇的最後找我的體會,這裡,不想透露太多劇情。)
意想不到的,還有「金…」劇中,竟然有欣賞的戰爭場面。美工也造得很好。
當中十三釵的捨已為人的氣概,也能使我動容。
惟獨是,叫「金陵」,我明白。稱「十三」,我也懂。「十三釵」是否另有所指,就不知道了。
最後這段,是回應「角色救人,也等於救自己」的體會,如不想知劇情,別看。女主角 — 玉墨,我猜想她救女學生,是希望保護自己,未做妓者的少女時代。她的少女年期,十足教堂裡的女學生一樣,即是她最美好的日子。心態投射到女學生身上。保護她們,宛如守護自己的美好。假神父約翰,原來有個死去的女兒。他對沒法救她,很遺憾。於是,他不想女學生死去,又再內疚。神父養子喬治,很簡單啦!要繼承神父的精神,保護女學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